(僅提供中文版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)

《從進生到傑生 有志者事竟成》

「努力雖然不保證成功,但一定會讓人有所得著。」這是子晴的得獎感受。從自信不足的學生到各方面均表現出色的傑出領袖,子晴說努力和敢於挑戰是不可或缺的條件。

初中欠自信  努力求改變

剛上中學時,子晴因未能適應傳統名校的進度,令她失去自信。「我就讀的小學較著重運動方面的發展,小六英文科還只在教冠詞,所以初上中學時我感到很吃力。」眼看中一上學期的成績強差人意,子晴加倍發奮,甚至為學好英文而背誦字典,結果在2011-2012年度獲得青苗學界進步獎。「這個獎項對我意義重大,提醒我不要小看自己。」她說。

提高要求  勇於挑戰

得到青苗學界進步獎這支強心針後,子晴對自己要求更高,更放膽作不同嘗試。為了將來能修讀醫科,子晴在不擅長的數理多下苦功,結果數學成績躍升至全級第二名;向來害羞的她更於中三開始接觸辯論,學習多角度思考和訓練膽量,其後成為辯論隊隊長,憑出色的領導才能獲得學校嘉許。

成熟個性  關顧他人

子晴的性格樂觀,遇上挫折總向好處想,大概跟其成長經歷不無關係。父母自幼離異,子晴跟隨祖母生活,卻從沒抱怨。她說:「爸媽雖然分開,但仍會各自抽很多時間陪我,給我最好的生活。有時同學也會跟我訴說她們的家庭問題,令我明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而我只是早一點點明白,還可以用自身的經歷來勉勵她們呢。」

子晴體諒別人的個性更為學校帶來小改變。作為領袖生的她,成功爭取讓非風紀的同學加入學生會,一改以往傳統。「過往只有風紀才能進學生會,而風紀都是成績較優異的同學,令非風紀同學未能為學校服務。但我相信成績欠佳可能只是一時失手,每個人都會改變和進步,所以也應該開放機會予非風紀同學。」

冀無國界行醫  主攻精神科

苦讀數理,是因為子晴自小便希望能成為無國界的精神科醫生。「疾病帶來的心靈折磨有時比肉體痛苦更漫長,特別在第三世界國家,人們的精神健康往往被忽視,所以我希望能成為精神科醫生,為貧窮國家的人民提供精神治療。」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