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Simon Lam | Awardee of 1st Youth Arch Student Improvement Award(1991-92 )
(僅提供中文版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)
2016年,本人有幸擔任「青苗香港公開大學進步獎學金」評審。事有湊巧,我也是第一屆「最佳進步獎」得主。
回想當年剛升讀中一,因仍未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,成績一落千丈。可幸的是我於下學期已醒悟並發力追趕功課,更於1991年獲頒授這獎。獎狀的認同感卻激起無窮動力,因我確信憑著自己的努力,一定能看到成果。
由護士轉到大學講師,再成為今天的副教授。人生總有起跌,我雖然不聰明,但我「可以十分努力」。走過生命中不同的歷程,我對獎勵的意義體會更深:受嘉獎表示別人認同你的能力,即使日後再遇到困難,你也會回想以前曾獲肯定,就足以激發無窮鬥志,令人更堅毅。至今,我於做人處事時也受用於這種積極的態度,像撰寫學術文章,即使起初經常碰壁,但卻從未氣餒,我相信在屢敗屢戰後,新的一篇一定比上一篇寫得更好!
我覺得現今社會一般傾向頌讚優勝者的佳績,卻往往忽視了其他參與者默默耕耘的付出。『進步獎』的意義在於嘉許得獎人的努力,這種鼓勵所能激發的鬥志是無可估量的。年青人,你今天有進步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