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he 48th & 49th International Children’s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in Lidice – Rose of Lidice Medal (2020 & 2021)
  • The 39th & 40th Small Montmartre of Bitola – Gold Prize (2020 & 2021)
  • The First Children International Painting Festival of Kerman with UNICEF & UNESCO – Child Judge (2021)
  • Art Next Expo – Featured artist (2017 & 2019)
  • RTHK 學界超星道 ”從香港學界到世界第一” – 嘉賓 (2020)

奧赫里德湖的碧綠色水面變成了淡灰色,耳邊響起一陣陣滴答滴答的聲音。我蜷縮在帳篷的庇護下,驚恐地看著我精心塗抹的顔料一層一層地被侵蝕掉。絕望的我想退回那些模糊條紋中 – 遠離比托拉小蒙馬特國際現場繪畫比賽中其他人即將給我的批評。一個小時後,雨才停下來,一個路人在我的畫旁也停下來。她告訴我,她被我畫上的大理石花紋效果迷住了,說它正好抓住了雨的本質。乘着新來的勇氣,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辛的時刻,結果作品獲得了 “當天最佳 “的美譽。

正是這些獨一無二的經歷把我塑造成為今天的我。從我四歲時贏得第一項國際獎項開始,藝術在我心中佔據了一個特殊的的地位。我對視覺藝術的精通不僅是一種印象的形式 – 一種捕捉外來事物的工具,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– 一種向他人傳遞個人觀點和情感的通用語言。更重要的是,它為我提供了無價的自省能力。創作過程需要探索自我身份–我的優先事項、看法和偏見。它敦促我將心比心為他人著想,在看待世界時保持開明的心態,並在一個錯誤信息氾濫的時代中學會辨別邪與對。

每件藝術作品都有自身獨特的敘述。沒有任何意圖,藝術就不存在。作為一個努力產生影響的人,我的藝術作品與解決社會不平等的動力是離不開的。在我成長過程中,我經常因我的藝術成就而遊覽全球各地的國家,使我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跨文化衝突尤其敏感。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和諧、氣候變化的緊急情況和當地文化是我常於應對的幾個話題。除了積極參加全球藝術比、舉辦展覽以提高大衆對這些議題的認識外,我還與藝育菁英精英會、香港旅遊發展局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、置地廣場和香港船東會等機構以及環境局合作,組織藝術工作坊,開展慈善活動,並進行設計工作,例如改造回收箱的設計。這些成就使我認識到自己的無窮潛力,並為我今後的努力提供了動力。

人類需求和價值觀不可阻擋的轉變使未來的事難以預料。但我的旅程並沒有就此結束。在未來,我希望從事建築,一種將功能與美學兩者相結合的藝術形式。我堅信解決我們危機的辦法不在於金錢,也不在於暴力,而在於創意、創新,以及在變化中尋求機會的意欲,就像當我看到的只是褪色的顏料,那路人卻看見優美的大理紋。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