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宋黃凱欣 | 第一屆青苗學界進步生(1991-92 ),第八屆香港傑出學生(1992-93)
當我還是個學生時,我以「表現」來釐定甚麼是「進步」。比方說,我上次測驗有82分,今次有90分;上次比賽拿銅牌,今次奪得銀牌;去年我還是跑得很慢,今年呢,跑快了一點……這些就是進步。可是,如果以「表現」來評分的話,恐怕我過去幾年的得分應該出奇地低,乏善足陳。
話說五年前,我放棄了當醫生,反而與丈夫創立了一間名叫「目養計劃」的慈善機構。隨後我們遷居剛果的森林地帶,開辦該處第一所眼科中心。我每天都有新嘗試,例如在家授課、業務策劃……甚至自製乳酪和茄汁﹗我每天都犯錯,每天都學習如何做得更好,每天都接受別人指教甚麼應該做而甚麼不應做……大概我「面懵懵」被糾正錯處的次數已經多得無可再多。我的表現分,也低得無可再低。
有些人誇獎我又勇敢又堅強。事實是,一見到蛇和蠍子我就驚恐尖叫;一想到要在那些所謂的「馬路」上來往我就心跳冒汗;一發現有暴動跡象或制水危機,我便憂心不已。有時候,我也想過放棄。我猶疑是否應該回到已發展國家去,好讓自己能重拾作為醫生的一點點自信。可是我發現,如果要令世上最貧困、最被忽略的人們視力得以復原,我便必須不斷地努力,不懈地嘗試,這個願景才有可能成真。
我是基督徒。我屢次問神,這些東西真是非做不可嗎﹖衪回答我:「不,你並非『不幸從命』,而是『有幸受命』。你有幸能活出比自己更大的生命。如果只為自己而活,你就會事無大小都耿耿於懷;但如果為自己以外、為更大的使命而活的話,你就不會再因為有些事情辦得不夠想像中好而太過在意,也不會介懷身處的地方是否舒適愜意。你可以事事只著眼於自己,過一個或許不錯但也不怎麼樣的人生;但你也可以選擇著眼於真正重要的大事,締造不朽的轉變,活出超越己身的精彩人生。」他的說話時刻提醒我,一切都不是為我自己做。正因這個緣故,雖然我在需要辦的事情上不特別出色,但今時今日的我卻是更擅於嘗試,更擅於不氣餒,更擅於硬著頭皮戰戰兢兢地去做事,而且更擅於失敗﹗
今天,當我們為各位得獎者在品行、學術及其他領域取得優秀表現而慶賀之際,容我藉此機會勉勵眾人,包括我自己,務要放眼於「表現」以外的大世界。讓我們一同活出超越己身的生命,活出能為世界帶來永恆改變的生命。讓我們欣然嘗試新的事物,勇於冒新的險,縱然有時活像個傻瓜一樣。但我寧可在有意義的人生旅途上跌跌撞撞,處處碰壁,也不願意在只為自己而活的人生路上一帆風順。你呢﹖你的選擇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