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- World Schools Debating Championships 2020 – Best Speaker
-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– Head Student (2020/21)
- 2019 World Mathematics Championships Qualifier – Black Medallist
- 2019 Senior Schools Debating Competition – Best Speaker
-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Debaters 2018 – Champion
參加辯論六年,至2018年贏得於英國牛津舉辦的國際少年辯論大賽冠軍後,我開始想,我的辯論生涯是否已經「圓」結?當辯題愈發艱深、議題更為複雜,分析它們似乎已超出我的能力範圍。我愈是深入探究,愈覺得答案只是從書本中找來,而非自己思考所得。我深信自己無法應對這些辯題,於是就成為了自我應驗的預言。當準備上場前,我乾坐著,既困惑又驚恐;比賽時更無法發揮水準。幾個月過後,疫情襲港。我再被選上香港地區代表隊,參加2020年的世界中學生英語辯論大賽,與來自68個國家的340位選手較量。教練卻因未能來港而改為網上訓練,那時我們甚至不知道努力備戰的賽事能否如常進行。這個突變雖令我失望不已,但卻改變了我對辯論的觀感。由於網上辯論沒那麼拘謹,比較隨意,因此一切從找出正確答案及建構完美論證所積累的壓力都得以釋放。在準備各種打破常規的論點之時,還有在你來我往的激烈實戰之中,我重新愛上辯論。雖然資料搜集十分重要,但辯論從來不是要找出標準答案,反而是如何結合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,這些都是跟價值觀和利弊之間的權衡有關。正因一切都是灰色地帶,於是滿有挑戰性,也很刺激。我希望與各位後輩分享這份得著,還有對辯論的熱愛。現在,我領導學校辯論隊,及在香港舉辦不同的本地賽事,好讓全港學生都有機會互相切磋、學習。辯論讓他們察覺周遭的世界、自己的立身之所,以及意識到處世所需的技能。在立論過程中,他們能學到怎樣形成對各種時事的立場,例如:移民法、教育政策等,繼而合理地捍衛自己的想法。反駁對手時,他們能學習理性批判所讀到的新聞資訊。透過接收具建設性的回饋,則有助他們發現並改善錯處,好使下次做得更好。無論學生投入的時間及參與度,大家總能從辯論中學到這些技能,日後帶著這些技能投身職場,成為社會公民 ―― 而我,也將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