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愛英國文學、詩歌、歷史和政治的天惠,憑著對生命的樂觀態度,以寬容和歡笑面對一切。曾在校內外擔任過多項領袖角色的她,說一路走來幸得師長、家人和朋友的看顧,及過人的膽識,才能有今天的成就。天惠冀能以自己微小的力量,為身邊的人和事帶來轉變和啟發,更希望往後能多貢獻社會,為更多的人送上祝福和希望。

領袖風範  巾幗不讓鬚眉

現就讀中五的天惠,認為學生大多受社會傳統規限,難以突破自己。她說作為「傑出」學生,不單只在於學業的卓越,而是對自身處事態度的要求,作別人的榜樣:「『傑出』是要比別人走得更遠,不為自己設限;縱然可能會面對危機,仍要無懼地抓緊機會。」她鼓勵大家應嘗試跳出課室,找到自己的信念和理想,再透過服務社會把正面的能量帶給身邊的人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

兩年前,天惠和王育芃於校內學生組織“The Scholars”中認識了對方,兩人合作無間,成了好朋友,更是互相啟發的夥伴。「我往往受她的樂天性格感染(她經常說爛笑話的!)。」他說天惠有無庸置疑的領導才能和堅毅的決心;她做事的努力和專注最令他印象深刻。天惠是第一位蟬聯主席職位兩年的同學,她又編印由自己設計的精美期刊,盡顯其用心之處。

天惠一直希望在學校成立「模擬聯合國」,經過近兩年的堅持和與校方的游說和溝通,她最終在今年成功爭取得校方的支持,成立提供交流平台給同學在國際和本地議題上發表意見。

以「綿力」化作「暖流」

自中三起,天惠便開始擔任功課輔導班的義務導師。她輔導的學生是一位患有嚴重眼疾的女孩。在授課的同時,她從女孩的身上領悟到做人處事的道理和教育的意義。雖然女孩子幾乎完全沒有視力,但她仍堅持以打字的方法學習,她認真的求學精神令天惠大受感動。有一次,天惠接到未如理想的數學科測驗成績,但在她與女孩上課後,便悶氣全消,「我領悟到教育的力量所在。只是小小的付出,便能帶給別人一個改變。」她喜愛詩歌,引用了愛爾蘭詩人William Butler Yeats的一句話:「教育不是倒滿水桶,是引燃火種(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)」,說明由自身散發的熱誠,可以激發起另一團火光,把對生命的熱愛傳承下去。

談到將來,天惠希望能周遊列國,到非洲拍攝自己喜愛的動物,亦可能到訪受戰爭蹂躪的國家,揮動筆桿,以文字喚起大眾對事件的關注,傳揚愛的訊息。

溫馨寄語 堅持就能勝利

甘地名句「欲變世界,先變其身(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)」是天惠的座右銘,不可輕視自己的力量。憑著堅定信心和不懈努力—夢想,是終會實現的。

返回